天問一號傳回土豆狀衛星照片 表面紋理清晰可見
7月23日,是天問一號任務發射兩周年的日子,環繞器傳回火衛一影像。
近期,天問一號運行團隊抓住環繞器與火衛一距離較近的時機,利用高分辨率相機對火衛一成像,獲得了“滿月”狀態的清晰影像。
火衛一是火星兩顆天然衛星之一,大小約27千米×22千米×18千米,運行在距離火星表面約6000千米高度的近圓軌道,每日圍繞火星約3圈。環繞器運行在近火點高度約220千米、遠火點高度約1.08萬千米、周期約7小時的極軌橢圓軌道。由于火衛一與環繞器的軌道關系,以及成像時的光照要求,運行團隊精確計算、精準操控,在兩者相距約5100千米時獲取了分辨率約50米的清晰影像。
圖像顯示,火衛一是一個形狀不規則的小天體,呈土豆狀,圖左上部可見表面分布的條紋,可能是撞擊過程影響所形成的,圖右上部有一處明顯的撞擊坑,直徑約2千米,名為厄皮克(pik)撞擊坑。
火星另一顆衛星是火衛二,平均半徑僅約6.2千米,兩顆衛星是以古希臘神話中的戰神阿瑞斯的兩個兒子命名的,古希臘人曾以阿瑞斯來稱呼火星。這兩顆衛星都是不規則小天體,許多科學家認為它們是被火星引力捕獲進入火星軌道的,但目前其來源仍然存在爭議。
天問一號將繼續開展全球遙感探測
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入軌,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已完成202天4.75億公里的深空飛行,于2021年2月10日抵達火星,成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繞火星軌道。
在環火軌道上完成3個月的預選著陸區詳查探測后,火星環繞器于2021年5月15日完成降軌機動、器器分離,將著陸巡視器送入著陸火星軌道,隨后升軌至停泊軌道執行著陸過程中繼通信任務。
完成著陸火星任務后,火星環繞器變軌至中繼軌道,開展火星車中繼通信任務。2021年11月8日,火星環繞器實施第五次近火制動,準確進入遙感使命軌道,開展全球遙感探測。
2022年6月29日,火星環繞器獲取了火星全球的中分辨率影像數據,各科學載荷均實現了火星全球探測,完成既定科學探測任務。
八院透露,目前,天問一號火星環繞器運行在遙感使命軌道上,運行穩定、狀態良好。后續,火星環繞器將繼續開展全球遙感探測,并將擇機開展拓展技術試驗,為相關任務開展先期技術驗證。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