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九九视频免费在线-九九视频免费看-九九视频免费精品视频免费-久久小

視頻1 視頻21 視頻41 視頻61 視頻文章1 視頻文章21 視頻文章41 視頻文章61 推薦1 推薦3 推薦5 推薦7 推薦9 推薦11 推薦13 推薦15 推薦17 推薦19 推薦21 推薦23 推薦25 推薦27 推薦29 推薦31 推薦33 推薦35 推薦37 推薦39 推薦41 推薦43 推薦45 推薦47 推薦49 關鍵詞1 關鍵詞101 關鍵詞201 關鍵詞301 關鍵詞401 關鍵詞501 關鍵詞601 關鍵詞701 關鍵詞801 關鍵詞901 關鍵詞1001 關鍵詞1101 關鍵詞1201 關鍵詞1301 關鍵詞1401 關鍵詞1501 關鍵詞1601 關鍵詞1701 關鍵詞1801 關鍵詞1901 視頻擴展1 視頻擴展6 視頻擴展11 視頻擴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資訊1 資訊501 資訊1001 資訊1501 標簽1 標簽501 標簽1001 關鍵詞1 關鍵詞501 關鍵詞1001 關鍵詞1501
問答文章1 問答文章501 問答文章1001 問答文章1501 問答文章2001 問答文章2501 問答文章3001 問答文章3501 問答文章4001 問答文章4501 問答文章5001 問答文章5501 問答文章6001 問答文章6501 問答文章7001 問答文章7501 問答文章8001 問答文章8501 問答文章9001 問答文章9501
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常識 - 正文

建安七子說的是哪七個人?

來源:懂視網 責編:小OO 時間:2020-04-01 12:05:10
導讀建安七子說的是哪七個人?,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1、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1、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 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

建安七子是漢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這七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認。

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竹林七賢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七子”之稱,始于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玚德璉,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余六家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后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獲得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己,想依賴他干一番事業。故而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今河北臨漳縣西)中,又號“鄴中七子”。他們對于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建安七子與“三曹”往往被視作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

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這七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認。他們對于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

建安七子簡介:

不是的,建安七子是東漢末年時期,也就是劉備那個時期的人,而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比建安七子要晚一些。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 采納哦

王粲(177~217年)字仲宣。東漢末文學家。山陽高平(今微山縣兩城)人,“七子”之一。少有才名。漢獻帝初平元年(190),董卓劫持漢獻帝遷長安,其父時任大將軍何進長史,王粲隨父西遷,在長安見當時著名學者蔡邕,深為蔡邕所賞識。初平二年(192),因關中亂,王粲往荊州依劉表,客居荊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懷頗郁郁。建安十三(208),曹操大軍南下,劉表病卒,子劉琮投降,王粲遂歸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賴,賜爵關內侯。建安十八年(213),曹操晉爵魏公,魏國建,王粲官任侍中。二十二年(217),從曹操南征孫權,北還途中病卒,終年四十一歲。王粲善屬文,其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魏志》本傳記王粲著詩、賦、論、議近60篇。有明人輯錄遺文《王侍中集》,今存詩23首。后人評價 “七子之冠冕”(劉勰)

【竹林七賢】中國魏晉時期7位名士的合稱,成名年代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7人的思想和

徐干(171-217),字偉長,北海(今山東濰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少年勤學,潛心典籍。漢靈帝末,世族子弟結黨權門,競相追逐榮名,徐干閉門自守,窮處陋巷,不隨流俗。建安初,曹操召授司空軍師祭酒掾屬,又轉五官將文學。數年后,因病辭職,曹操特加旌命表彰。后又授以上艾長,也因病不就。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亦染疾而亡。主要著作是《中論》,曹丕稱贊此書"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于后。"(《與吳質書》)其情詩《室思詩》也是一往情深。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建安時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楨。“七子”之稱,始于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

阮瑀(約165-212) ,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很出色,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年輕時曾受學于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所作章表很出色,當時軍國書檄文字,多為阮瑀與陳琳所擬。后徙為丞相倉曹掾屬。詩歌語言樸素,往往能反映出一般的社會問題。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后母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阮瑀的音樂修養頗高,他的兒子阮籍,孫子阮咸皆是當時名人,位列“竹林七賢”,妙于音律。明人輯有《阮元瑜集》。

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建安時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七子”之稱,始于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

應玚(177-217) ,字德璉,漢汝南南頓縣(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長作賦,代表性詩作《侍五官中郎將建章臺集詩》。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后轉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玚為將軍府文學(掌校典籍、侍奉文章),著文賦數十篇。詩歌亦見長。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建安時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七子”之稱,始于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俊秀。漢獻帝即位后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后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散文鋒利簡潔,代表作是《薦禰衡表》,其六言詩反映了漢末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1、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 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

陳琳(?-217年),字孔璋,廣陵射陽(今江蘇寶應,一說鹽城鹽都區大縱湖)人。漢末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漢靈帝末年,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于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袁紹失敗后,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后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與劉楨、應瑒、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他們常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上,阮籍、劉伶、嵇 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

劉楨(?-217),東漢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東平(今山東東平縣)人。博學有才,與魏文帝友善。后以不敬罪被刑,刑后署吏。所作五言詩,風格遒勁,語言質樸,重名于世,今有《劉公干集》。建安七子之一。以文學見貴。建安中,劉楨被曹操召為丞相掾屬。與曹丕兄弟頗相親愛。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視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勞役,后又免罪署為小吏。建安二十二年 (217),與陳琳、徐干、應玚等同染疾疫而亡。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于詩歌、特別是五言詩創作方面。存詩十五首,《贈從弟》三首為代表作,言簡意明,平易通俗,長于比喻。

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竹林七賢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建安七子是哪七個人?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指東漢末建安時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詩人。他們是,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七子”之稱,始于曹丕所著《典論·論文》:“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干。期七子者,于學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七子中除了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余六家人雖然各自經歷不同,但都親身受過漢末離亂之苦,后來投奔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才有了安定、富貴的生活。他們多視曹操為知已,想依賴他干一番事業。故爾他們的詩與曹氏父子有許多共同之處。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鄴中,又號“鄴中七子。”宋嚴羽《滄浪詩話》:“建安體,漢末年號,曹子建父子及鄴中七子之詩。”這一時期,三曹、七子、蔡琰等人并出,詩風“慷慣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詞逐貌,唯取昭晰之能。”(《文心雕龍·明詩》)后世稱這種風格為“建安風骨”、“漢魏風骨”,又稱為“建安體。”北齊邢邵《廣平王碑文》:“方見建安之體,復用正始之音。”“七子”中,各人又都有并稱。曹植與王粲、劉楨并稱“曹王”、“曹劉”。南朝肖綱《與湘東王書》:“遠則揚馬、曹王,近則潘陸、顏謝。”鐘嶸《詩品》:“昔曹劉殆文章之圣。”王榮與劉楨并稱“王劉”。胡應麒《詩藪·內篇》:“王劉以降,敷衍成篇。”

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分別是哪七個人?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1、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

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能詩善文,曹丕稱其文“揚(揚雄)、班(班固)儔也。”其散文鋒利簡潔,六言詩反映了漢末*的現實。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孔北海集》。

2、陳琳

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陳琳著作,據《隋書·經籍志》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張溥輯有《陳記室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3、王粲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兩城鎮)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龔曾孫、司空王暢之孫。著《英雄記》,《三國志》記王粲著詩、賦、論、議近60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文集十一卷。明人張溥輯有《王侍中集》。

4、徐干

字偉長,漢末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詩、辭賦、政論著稱。代表作:《中論》《答劉楨》《玄猿賦》。其著作《中論》,對歷代統治者和文學者影響深遠。

5、阮瑀

字元瑜,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市尉氏縣)人,漢魏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很出色,當時軍國書檄文字,多為阮瑀與陳琳所擬。名作有《為曹公作書與孫權》。詩有《駕出北郭門行》,描寫孤兒受后母*的苦難遭遇,比較生動形象。年輕時曾受學于蔡邕,蔡邕稱他為“奇才”。

6、應玚 [yáng]

字德璉,東漢汝南南頓(今河南省項城市南頓鎮)人。東漢末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應玚初被魏王曹操任命為丞相掾屬,后轉為平原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將時,應玚為將軍府文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應玚卒于疫疾。

7、劉楨

字公干,東漢末年東平寧陽(今山東寧陽縣泗店鎮古城村)人,東漢名士。其祖父劉梁,官至尚書令,其人博學有才,警悟辯捷,以文學見貴。建安二十二年 (217),劉楨與陳琳、徐干、應玚等同染疾疫而亡。 《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4卷,《毛詩義問》10卷,皆已佚。明代張溥輯有《劉公干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竹林七賢: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

1、嵇(jī)康

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漢族,譙國铚縣(今安徽省濉溪縣)人。三國時期曹魏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他注重養生,曾著《養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并且給后世思想界、文學界帶來許多啟發。

2、阮籍

三國時期魏國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人。竹林七賢之一。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上則采取謹慎避禍的態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八十二首》、《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3、山濤

字巨源。河內郡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 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家,“竹林七賢”之一。曾多次以老病辭官,皆不準。太康三年(282年),升為司徒,以老病歸家。次年去世,年七十九,謚號“康”。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輯本。袁宏在《名士傳》中稱山濤等七人為“竹林名士”。

4、向秀

字子期,河內懷(今河南武陟)人。竹林七賢之一。向秀雅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相善,隱居不仕。景元四年(263年)嵇康、呂安被司馬昭害死后,向秀應本郡的郡上計到洛陽,受司馬昭接見,后官至黃門侍郎、散騎常侍。泰始八年(272年)去世。

5、劉伶

字伯倫,沛國(今安徽淮北)人,魏晉時期名士,與阮籍、嵇康、山濤、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稱為“竹林七賢”。劉伶現今存世的作品只有《酒德頌》 和《北芒客舍》。其作品生動的反映了魏晉名士崇尚玄虛、消極頹廢的心態,也表現出對“名教”禮法的蔑視及對自然的向往, 后世以劉伶為蔑視禮法、縱酒避世的典型。

6、王戎

字濬沖。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白沙埠鎮諸葛村)人。三國至西晉時期名士、官員,“竹林七賢”之一。王戎出身瑯玡王氏。長于清談,以精辟的品評與識鑒而著稱。最初襲父爵貞陵亭侯,被司馬昭辟為掾屬。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將軍。后參與晉滅吳之戰,吳國平定后,因功進封安豐縣侯。在荊州拉攏士人,頗有成效。

7、阮咸

字仲容,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南)人。 魏晉時期名士。阮籍之侄,與阮籍并稱為“大小阮”;又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并稱為“竹林七賢”。阮咸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時號“妙達八音”,有“神解”之譽 。存世的作品有《律議》、《與姑書》。“阮咸”這一樂器也是因其得名。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建安七子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竹林七賢

建安七子有哪七個人,他們各自的生平和功績又有哪些?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他們常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上,阮籍、劉伶、嵇 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后投靠司馬氏,歷任*,并成為其政權的心腹。在文章創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 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態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 二首,透過比興、寄托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 嵇康(223~263),三國時曹魏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字叔夜。譙國□縣(今安徽宿縣)人。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仍勵志勤學,文學、玄學、音樂等無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稱“嵇中散”。司馬昭曾想拉攏嵇康,但嵇康在當時的政爭中傾向皇室一邊,對于司 馬氏采取不合作態度,因此頗招忌恨。司馬昭的心腹鐘會想結交嵇康,受到冷遇,從此結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呂安被其兄誣以不孝,嵇康出面為呂安辯護,鐘會即勸 司馬昭乘機除掉呂、嵇。其罪證之一便是《與山巨源絕交書》。當時太學生三千人請求赦免嵇康,愿以康為師,司馬昭不許。臨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廣陵散》一曲,從容赴死。 在人生哲學上,他的主張是:非湯武而薄周禮,越名教而任自然。個性凌厲傲岸,曠逸不羈。 有趣的是,嵇康臨刑前,對兒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們投靠山濤(山巨源)。而在嵇康死后,山濤一直悉心照料并撫養著他的兒女。演繹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話。 阮籍 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今屬河南)。生于建安15年。父親阮瑀,是詩人、散文家,「建安七子之一」。為曹操親隨吏員,當時軍國書箋多由他和陳琳 兩人草具 。阮籍三歲的時候父親過世,但因為曹氏父子及阮瑀友好出于長期共事的情誼,對于阮籍及其母親深懷同情,并有所照顧。阮籍年少時以好學不倦、不慕榮華富貴、道德高尚的古代讀者―顏回、閔子騫微效法的榜樣,刻苦攻讀。除此之外,他還習武。但是少年的阮籍也沾染上一些浮華公子的作風。當時有一批宗是戚 屬的豪門公子,頗以浮華相尚,如何晏、李勝,再洛陽互相連結,構煽風氣。阮籍與他們年齡接近,難免受了些風氣影響,可是阮籍始終未予其流。 阮籍非常鄙視禮法之士,所謂禮法之士主要是投靠司馬氏父子的一些人物,這些人多是文人,他們為虎作倀,仰承思馬氏父子的意旨,鼓吹「唯法是修,唯禮是克」,以禮法、名教為工具,來鞏固篡奪來的權利,同時束縛*反對派的手腳。這種禮法是司馬氏集團用以配合其血腥*政策的一種*打擊異己的手段。 阮籍在對付這些禮法之士,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青白眼。 裴楷往吊之,籍散發箕踞,醉而直視……稽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齋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據說,他的母親去世之后,稽康的哥哥稽喜來致哀,但因為稽喜是在朝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禮法之士,于是他也不管守喪期間應有的禮節,就給稽喜一個大白眼;后來稽康帶著酒、夾著琴來,他便大喜,馬上由白眼轉為青眼。從這一段故事中,我們除了可以發現阮籍對于禮法之士的鄙視外,也可以明顯看 到他不為禮俗所*,稽康也是一樣。他不會因為守喪就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覺得不喜歡的就清楚的讓人家知道,我想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現象。阮籍對禮法之士的憎惡,除了表現在青白眼外,還表現在他的賦中。 阮籍性格渾樸曠放,嗜酒,酣飲、痛飲、狂飲,不拘場合,有酒必醉。其出發點同稽康服藥是一樣的,都是希望以此為途徑來超脫現實、消解矛盾。阮籍曾數次在醉酒掩護下躲過了司馬氏集團像他伸來時而拉攏,時而加害的手。從*上來說,阮籍的態度是比較軟弱的,他看到曹魏皇室大勢已去,司馬氏執政已成為無法更改的現實;他明白服藥飛升之事太渺茫,他還得在司馬氏 統治下打發日子,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缺少在*上向司馬氏集團挑戰或明確地劃清界線的勇氣,所以對阮籍來說,醉酒是最好的擺脫*困境的方法。 這里有幾個有關阮籍喝酒的小故事。 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肫,飲酒二斗,然后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 從這段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阮籍他違背禮法的行為。母親過世,他不但堅持下完棋,而且還吃肉喝酒,雖然他是故意這么做,不過我卻覺得他也蠻痛 苦的,要壓抑心中喪母之痛,以表現出他不為禮法所約束的一面,就我來看,他大可以放聲大哭,哭完以后便應感到高興,因為阮籍很崇尚老莊,莊子在妻子死后, 不但不悲傷,反而還替他妻子解脫人世間的痛苦感到高興。所以我覺得他可以效法莊子并加以改良,這樣一來,不但達到他想的境界,也不用壓抑心中的痛苦。 阮公鄰家*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我想這在當時的社會也是很少見的。醉了就倒臥在*身旁,在以前的社會,男女授受不親觀念的束縛下,這樣的情形也是不能為世人接受的。(四)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這樣的事情要是發生在現代,恐怕還是很難令人接受的吧!一個不認識死者的人來吊哀,還哭的很傷心,我們一定會覺得他是瘋子,不然就是來搗亂的。像阮籍這樣完全不顧別人眼光,自己覺得值得的就去做,實屬難得;不過這不禁讓我懷疑,為什么自己的母親去世了要裝 的如此堅強,但卻對一個不認識的女孩子去世感到非常難過,我覺得這除了違背禮法外,也違背了人性。 三、文學成就 三國后期出現正始文學,人們習慣用他來代表整個魏末的時期文學。正始文學的最重要作家就是阮籍、稽康。阮籍既是詩人,也是散文家,還是賦作者。他 的詩歌成就主要是詠懷詩八十二首。就內容而言,「憂生之嗟」 和「志在刺譏」 在詠懷詩中占有很大的份量。除了這兩大內容外,還有自述身世志尚、念友、隱 逸神仙等方面的描寫。詠懷詩在藝術方面有兩個極為顯著的特色及蘊藉含蓄和自然飄逸。蘊藉含蓄與文多隱蔽有直接關系,阮籍為了避免嚴重的現實后果,才把詩篇 寫的隱約其體、閃爍其詞的。這種含蓄,同他在生活中「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的作風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詠懷詩的含蓄,是時代現實的產物,也是阮籍 本人的思想作風、處事態度的反映。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含蓄不失為一種風格,他的好處是能夠避免呆板直露,增加詩的深厚度,給讀者以聯想和回味的余地。 在詩歌史上,詠懷詩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阮籍詠懷詩在反映重大社會現實方面是不如建安詩歌的,但它在個人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寫內心曲折的活動上,以及運用比 興的手法上,則又有超越前人的建樹。它堪稱是整個魏晉南北朝時代有代表性的優秀五言詩之一。阮籍的散文,今存較完整的有十篇。其最重要的散文著作應推「大人先生傳」,寫法上接近于賦,以對話方式展開,雖名傳,實際上并非真正意義的傳記作品。總的來看,阮籍是我國文學史上重要的詩人,散文家。他尤其對于五言 詩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四、結論 準備完了阮籍,我覺得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造就了很多像阮籍這樣內心和現實生活矛盾的人,或許阮籍在他聽到母親過世的時候,他也很想放聲大哭,但就 礙于當時的環境造就出的矛盾性格,使他以吐血的方式來傳達他內心的哀痛。我覺得,既然他是一個這么勇于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的人,為什么不干脆放聲大哭 呢?不過話說回來,我也很佩服阮籍有和時代、政府、社會挑戰的勇氣,就連現在這樣開放的社會風氣,我想都不會有幾個像阮籍、稽康這樣的人吧!我想準備完了 竹林七賢,對他們的印象不再是不穿衣服、放浪形骸而已,還有更多更深入的層面,都在這次的報告中了解。雖然我沒有像他們這樣挑戰社會的勇氣,不過我為他們 每個人不同的獨特*到感動!

中國古代被稱為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的分別是哪七個人

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竹林七賢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本回答被提問者采納

“建安七子”實際是指七位才子,這個七個人都是誰?

建安年間(196~220)七位文學家的合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這七*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優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說,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認。他們對于詩、賦、散文的發展,都曾作出過貢獻。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email protected]

  • 熱門焦點

最新推薦

猜你喜歡

熱門推薦

《四庫全書》說的是哪四部? 海虹什么部位不能吃? 人民幣上有沒有盲文? 戰國四君說的是哪些人? “號外”指的是什么? “江郎才盡”說的什么典故? 春聯的來歷是怎么回事? 中唐古文運動代表人物 正字計數法來源于哪里 佛教的三藏是指什么 九九乘法表的起源是什么 什么是世界文學中的兩詩 公積金指的是什么? 波音公司是在哪個國家 去杠桿指的是什么? “三去一降一補”指的是什么? 黑匣子說的是什么 “才高八斗”說的是什么? “洛陽紙貴”說的是什么典故? “長安米貴”說的是什么典故? “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表示什么 什么規模才算是企業? “七出之條”的“七出”表示什么? 學前教育為什么也稱做幼兒園? 古代的“三不去”說的是什么? 佚名說的是誰? 聞一多的三美主張說的什么 曹禺的四大名劇有哪些 指南針的發明者是誰? 中國山水詩派的開創者指的誰 出太陽的時候也會下雪怎么回事 出太陽的時候也會下雨是怎么回事 牛背雨現象指的是什么? 天氣預報中的“副高”表示什么? “善始者眾,善終者寡”指的是什么? 跟紅頂白是什么意思啊 春分中的“分”指的是什么? 文章一詞原義表示什么? 貝塔系數指的是什么? 累計折舊指的是什么?
To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2区 | 成人羞羞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99综合在线 | 久久久久久久久综合 |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精品 |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6 | 久久精品大片 | 色综合成人丁香 | 亚洲免费网站观看视频 | 日本一区免费在线 |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 亚州一区二区 | 天天五月天丁香婷婷深爱综合 | 99热在线精品播放 | 男人的天堂天堂网 | 日日干日日草 | 五月婷婷之婷婷 | 国产一区曰韩二区欧美三区 | 九九成人免费视频 | 自拍偷拍图区 | 激情四射五月天 | 青草九九 | 波多野结衣50连精喷在线 | 五月天婷婷缴情五月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色婷婷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九色视频在线播放 | 开心激情综合 | 亚洲伊人成综合成人网 | 伊人激情| 2021国产麻豆剧传媒新片 |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 久久国产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三级 | 国内自拍偷拍视频 | 1024在线观看国产天堂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狠狠色婷婷七月色综合 | 欧美成人久久一级c片免费 久久免费视频1 |